当前快讯:低进高出的互联网保险,看似“馅饼”其实多为“陷阱”

来源:广西新闻网   2023-05-16 09:09:08
A+A-


(资料图)

近年来,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发展,互联网保险行业蓬勃发展。然而,在发展过程中,互联网保险产品玩“文字游戏”升级保费、设置免赔额高门槛、投保容易赔付难等套路屡遭诟病。不少消费者“吐槽”:看似以极低的保费为自己配足了保险保障,但等到理赔时才发现“保了个寂寞”。(5月15日 中工网)

经常“触网”的网友,对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保险营销广告并不陌生,而且是大多数网友最为反感的互联网广告。“你没听错,只要1元,就能将600万元的理赔保险买到家”,毫无疑问,这样的广告内容初次接触到,肯定会令人产生“心动”的感觉,并且担任推广角色的多为著名的影视明星,无论是从广告的话术上还是购买门槛上,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。“责任内大病小病都能保,0岁-70岁都可投保”。这些仿佛天下掉馅饼的保险,完全颠覆了网友对线下及传统保险产品“苛刻”保险内容的认知,从而一步步“入坑”。

大多数网友之所以对这样“步步为坑”的互联网保险广告最为反感,是因为大多数网友已经意识到其中暗藏的“猫腻”,看似“馅饼”,其实多为“陷阱”。现实中也不断有媒体曝光一些不法互联网保险营销单位玩“文字游戏”,引诱网民购买后,却收取大额的保费,并在理赔上层层设置免赔额的高门槛,使得“投保容易理赔难”成为一种无法规避的“套路”。即使向相关平台投诉,不仅要消耗更多的精力与财力,而且很难达到圆满的维权效果。

大多数网友的反感却无法阻止保险广告持续在各大营销平台上的“狂轰滥炸”。而各大网络平台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,很少能做到有效的监管和审核,任凭相应的广告陷阱通过平台让无辜的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。传统保险产品在合同条款中有大量专业术语与概念,在理赔要求中也有大量高专业性的法律条款。线下营销人员都是专业机构、持证的保险销售人员,而且能够面对面解释说明条款。显然,线上营销的网络保险很难做到如此严谨的规范条款,消费者也很难发现其中的“陷阱”。

对消费者而言,莫贪图便宜是防止入陷的最好手段。即使有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的需求,也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多一些智慧考量,明确所投保的互联网保险产品是否规范。同时,无论是营销平台还是平台监管部门,都应该切实承担起监管与审核的实质性责任,为消费者填坑,为营销商划线,确保互联网保险产品能具有较高的诚信度,确保营销商将维护消费者权益融入自身经营理念,依法守规经营。

总之,处处为消费者“挖坑设陷”的营销方式,不但难以经营长久,而且也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。(韩东林)

举报/反馈

标签:
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北极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9   联系邮箱:514 676 11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