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资料图】
5月12日,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,中国保险行业协会(以下简称“保险业协会”)印发《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发动和组织保险公司围绕“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”主题开展防灾减灾活动。
同时,保险业协会披露了一组数据:2022年保险业涉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赔付约635.52亿元,投入防灾减灾资金约2.34亿元,投入防灾减灾人力约13.61万人次,发送预警信息约7574.74万人次,排查企业客户风险约11.78万次,预计减少灾害损失约22.77亿元;在灾害救援方面,协助救援受灾人员约14.49万人次,协助救援受灾机动车7.13万辆次,捐赠资金约705.43万元,捐赠物资折算金额约2186.83万元,捐赠保险的保额约4736.64亿元。
聚焦于保险业落实防灾减灾的具体动作与成效来看。首先,是提升防灾减灾意识。保险公司将防灾减灾融入日常业务管理,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,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,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保险产品和服务。
在丰富防灾减灾服务方面,保险公司在风险隐患排查和防灾减损、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等方面逐步拓宽服务范围,扩展服务内容,取得良好实效。比如,太保产险在保前、保中、灾前、灾后等阶段提供隐患排查服务,2022年为客户累计排查风险隐患12.79万条。中原农险组织开展年度重大灾害事故理赔应急演练活动,涉及灾情监控、物资筹备、预警发布、响应启动、联动指挥、财产救援、人员转移、伤员救治、集中定损等多个项目,进一步提升应对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响应和理赔处置能力。
同时,优化防灾减灾机制。保险公司不断完善灾前灾中灾后一体化应灾救灾体系。在灾前,积极开展风险预警和风险精准管控,及时通过短信、微信等多种方式通知客户做好灾害防范。在灾中,多渠道向客户推送灾情信息,快速组织抢险救援力量介入,精确投放应灾力量。在灾后,为客户提供理赔绿色通道、定损协调等服务,及时将赔款送达客户。
加强科技应用能力是赋能防灾减灾的重要动作。保险公司持续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赋能,深入运用卫星遥感、无人机、互联网等技术和灾害风控分析模型,推动“保险+科技+服务”模式创新与实践,全方位提升应灾管理能力。比如,人保财险完善防灾减灾服务的流程和标准,搭建了“万象云”风险减量管理平台,通过加强科技应用为客户提供“人防+技防”的风险减量管理服务。平安产险自主搭建了鹰眼系统DRS2.0系统及大灾应急服务平台,内含台风、暴雨等8种灾害风险地图及15种灾害预警,为客户及时提供灾害预警服务。
(文章来源:蓝鲸财经)
标签: